百安居关闭22家门店祭出T计划自我救赎
中国最大的家装建材零售企业百安居(B&Q)正在告别高歌猛进的扩张岁月,在内外夹击的阵痛中收缩战线并全面转型。
2008/09财年,百安居在华亏损5200万英镑,创下进入中国十年来的最高纪录。“错误已经犯下,我们也已吸取教训。”百安居母公司英国翠丰集团(KingfisherGroup)首席执行官IanCheshire说,公司需要止血,修正,重新发展。
在遭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家居建材行业,百安居率先展开了大规模调整。
收缩
2006年,36岁的百安居中国区前任总裁卫哲曾为公司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标,计划以每年12到15家的开店速度,到2009年将百安居在华门店数量增加到100家。此前,他用6年时间,将百安居的门店数量从5家猛增到51家,其中包括2005年从主要竞争对手德国欧倍德收购的13家中国门店。
到了2009年,百安居的这一目标不仅没实现,反而要将现有的63家门店中长期亏损的22家关闭,保留主要位于发达地区、盈利状况较好的41家门店,而且这41家门店中的17家还将缩小营业面积。
2006年底,卫哲在百安居高速扩张的顶峰时期离职,加盟阿里巴巴集团。随后,百安居在中国增长放缓,效益下滑,在2007/08财年亏损1200万英镑,这是百安居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。
2008年,房地产市场陷入衰退,家居建材行业受到严重冲击,全行业销售额锐减约30%。百安居的形势也进一步恶化,2008/09财年在华销售额骤降23.7%。
翠丰集团在财报中分析说,此次大幅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影响了百安居的业绩,也暴露了公司一些内部营运上的问题,从而加深了低迷市场环境对百安居的负面影响。
此前,翠丰集团对百安居的中国业务进行了深入评估,得出的一个结论是,近几年来百安居在中国的扩张过于快速,导致部分门店亏损和一些门店的营业面积过大。
在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看来,百安居原本计划花几年时间对此前的快速扩张进行消化和调整,但外界环境的巨变,让它有些措手不及。尤其是那些处于二线城市的门店,当地的消费力不足以支撑百安居的规模,经济危机中消费需求萎缩后,百安居的阵痛更为明显。
百安居在接受本报书面采访时表示,在目前面临的经济和行业环境下,公司必须果断地采取合适的战略举措以确保中国业务的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这对百安居而言至关重要。希望通过中国发展计划,在中国建立坚实基础,为迎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作积极准备。
有消息称,东北、西安、南京、温州等地的门店,可能会被关闭,其物业可能会转租给沃尔玛、家乐福、乐购、百思买等外资零售企业。